close


 

愛自己.jpg




轉自生命樹的網站的轉摘

http://blog.yam.com/happylifetree/article/21746042

/*****************************************************************************************************/
有人會說:『我確實需要愛,可是得不到愛,我又能怎麼辦?』

我的答案會讓人覺得像是老生常談。其實,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哲學,心理學的道理都是老生常談。

可是,老套和道理的區別在哪裡?

如果照著去做,就是道理。如果不做,就變成老套。

我的答案是:如果覺得沒有人愛你,就主動去愛別人。

這很不容易做到,因為我們的自尊心還有自我意識太強烈。

但是我還是要說,主動去做更困難的事情,才能去除孤寂感。

摘自『心靈瑜伽』pp.16
/*****************************************************************************************************/


我對那個道理和老套的想法頗表贊同。

但是,我不同意他對問題的回答。


『先去愛別人』

聽起來相當高尚,好像也很有道理。

可是這就像一些自命為兩性專家的常掛在口中:『幸福是放手』、『成全與祝福對方才是真正的愛』.....

我覺得像是在放屁~


我們不像聖嚴師父或證嚴法師,沒有修行,我們都是很普通的凡夫俗子。

我們有慾望,慾望需要滿足。

否則很容易成為症狀。


所謂的慾望指的是更深一層的渴求。

就好像強迫症患者,他需要反覆不停的執行某些行為,這些行為可以得到一些表面的舒緩,但是不能滿足最深切的渴求。

所以不會停止。


如果一個人沒有人愛,但是他又很需要人家愛。

那麼他首先要做的,應該是『愛自己』。

如果世界上都沒有人愛自己,自己卻還不愛自己的話,那不是很可悲嗎?



得不到愛,覺得很空虛,然後要先去愛人家。

於是參加很多義工活動,育幼院、老人院....

照顧孤兒,跟老人家說故事,幫助流浪漢.....

做了很多很多,付出了很多愛 .....

那自己呢?

很努力幫小朋友洗澡,自己卻蓬頭垢面。

聽老人家談論當年勇,自己不如意的事或開心的事自己都不在意。



愛了

但,你滿足了嗎?

我並不這麼以為。

這是seek approval,是渴求認同或者說是乞討認同。

因為空虛一直在,所以一但人家停止了認同,會引起更大的不安。



所謂的修行,並不是不顧一切的一直去幫助別人。

是有自修的。

禪坐就是一種自修的方法,從自身的修練開始做起,努力讓自己進到一個圓滿的境界。

隨著修行,內在的能量會開始增加,然後才有能力去愛他人。

如果內在一直空虛,拿什麼去愛他人?



看看身邊受歡迎的人,看看社會上那些被定義為成功,那些受人愛戴的人,有哪一個是不愛自己的。

這些人往往有自己的生活,他們努力經營那些自己喜歡也對自己好的事物,他們的熱情往往放在那些讓他們覺得很棒的東西上。

我們都喜歡接近那些有成就的人,他們身上有股能量吸引我們過去,他們利用那股能量成就他們自己,他們很愛自己。

然後,他們的能量也充盈著我們,因此我們被吸引過去,我們也愛他們。


所以,如果想要別人愛,請先做好『愛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otan 的頭像
    flotan

    囈語、敘事、兩三事...

    flot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