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才看了1/3,就想推薦的好書,不過還是等到看完才開始動筆
本書2012年初一出版,就引起歐美主流媒體爭相推薦,暴紅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二名,並且熱賣至今,高踞排行榜不墜。作者也親自拍了精采的宣傳影片,解說如何有效地診斷並改變習慣、進而改造生活與事業。
一流企業(寶僑、微軟、Google等)與世界級大學(哈佛、耶魯、劍橋、MIT等)都在研究的最熱門學問——「習慣的力量」
這是一本才看了1/3,就想推薦的好書,不過還是等到看完才開始動筆
本書2012年初一出版,就引起歐美主流媒體爭相推薦,暴紅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二名,並且熱賣至今,高踞排行榜不墜。作者也親自拍了精采的宣傳影片,解說如何有效地診斷並改變習慣、進而改造生活與事業。
一流企業(寶僑、微軟、Google等)與世界級大學(哈佛、耶魯、劍橋、MIT等)都在研究的最熱門學問——「習慣的力量」
百年來的心理學家,從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到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已用各種論述不斷提醒我們,人往往會做出一些愚不可及的決定,乃至於未能得到最佳利益。說白一點,人們做的事不是真正有利於自己,也沒能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種種錯誤、愚蠢的決定,使人成了上鉤的傻瓜。《聖經》的第一個故事,講述的正是這種上當的故事:天真的夏娃在毒蛇的引誘下做了一個愚蠢的決定,就此悔不當初。
但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卻大不相同,也就是「市場均衡」(market equilibrium)的概念。為了解釋這點,且讓我們以超市收銀台為例。我們在超市買完東西,要去收銀台排隊結帳時,通常會想一下:排哪一條走道最快?大家都不想等太久,總會選擇最少人排隊的櫃台,所以每個收銀台排隊的人數都差不多,達成了某種平衡。
超市收銀台顯現的市場均衡原則,可見諸經濟的各個層面。例如,生意人決定從事哪種商品的買賣、既有業務要擴張或減縮等,都會像排隊結帳的消費者,自動選擇最佳機會。在人人追逐最佳機會之下,就會自動達成均衡。如果有機會可以獲得暴利,這種機會馬上就會被人搶走,導致這種機會可說是難得一見。這種「市場均衡」的概念,就是經濟學的核心。
這樣的原則也可運用在釣愚上:只要我們有某種弱點,有人就會趁虛而入,攫取暴利。也就是說,只要有釣愚的機會,有人就會出手,最後達成「釣愚均衡」(phishing equilibrium)。所有生意人都像在超市收銀台前排隊結帳的顧客,會不停地東張西望,想想把錢投資在哪裡最好。還有人會特別留意有沒有可以利用的傻瓜,好從他們身上大撈一票;如果看到這種機會,就像看到可以快速結帳的收銀台,會立刻飛奔過去。
這本書讓我想到之前看的『一課經濟學』
因為最近發現原先 FreeStcokChart 的Widget 失效了,Blog上無法一次閱覽持有的ETF價位。
只好另尋新方法了,不然逢低買入的策略很難執行。
結果找到了這個 TC2000的網站有提供,試了一下,確實是可以顯示的,這就把方法介紹出來吧!
你可以用這種方式把到妹
但是如果
愛因思坦:「神經病」就是... 不斷重複做同樣的事,然後期待有不同的結果。
你是嗎?
那是個NLP還沒有被推廣的時代,但這位偉大的數學及物理學家的這句話,卻也是NLP的基本假設之一
身體和心理同等重要
先準備一面鏡子,對著鏡子,做以下的動作
這是一個心理測驗,有不同的版本,這裡寫的,是我念時期國文老師口述的版本
借船渡河
(引用http://theericel.blogspot.tw/2013/01/0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