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才看了1/3,就想推薦的好書,不過還是等到看完才開始動筆
本書2012年初一出版,就引起歐美主流媒體爭相推薦,暴紅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二名,並且熱賣至今,高踞排行榜不墜。作者也親自拍了精采的宣傳影片,解說如何有效地診斷並改變習慣、進而改造生活與事業。
一流企業(寶僑、微軟、Google等)與世界級大學(哈佛、耶魯、劍橋、MIT等)都在研究的最熱門學問——「習慣的力量」
這是一本才看了1/3,就想推薦的好書,不過還是等到看完才開始動筆
本書2012年初一出版,就引起歐美主流媒體爭相推薦,暴紅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二名,並且熱賣至今,高踞排行榜不墜。作者也親自拍了精采的宣傳影片,解說如何有效地診斷並改變習慣、進而改造生活與事業。
一流企業(寶僑、微軟、Google等)與世界級大學(哈佛、耶魯、劍橋、MIT等)都在研究的最熱門學問——「習慣的力量」
百年來的心理學家,從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到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已用各種論述不斷提醒我們,人往往會做出一些愚不可及的決定,乃至於未能得到最佳利益。說白一點,人們做的事不是真正有利於自己,也沒能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種種錯誤、愚蠢的決定,使人成了上鉤的傻瓜。《聖經》的第一個故事,講述的正是這種上當的故事:天真的夏娃在毒蛇的引誘下做了一個愚蠢的決定,就此悔不當初。
但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卻大不相同,也就是「市場均衡」(market equilibrium)的概念。為了解釋這點,且讓我們以超市收銀台為例。我們在超市買完東西,要去收銀台排隊結帳時,通常會想一下:排哪一條走道最快?大家都不想等太久,總會選擇最少人排隊的櫃台,所以每個收銀台排隊的人數都差不多,達成了某種平衡。
超市收銀台顯現的市場均衡原則,可見諸經濟的各個層面。例如,生意人決定從事哪種商品的買賣、既有業務要擴張或減縮等,都會像排隊結帳的消費者,自動選擇最佳機會。在人人追逐最佳機會之下,就會自動達成均衡。如果有機會可以獲得暴利,這種機會馬上就會被人搶走,導致這種機會可說是難得一見。這種「市場均衡」的概念,就是經濟學的核心。
這樣的原則也可運用在釣愚上:只要我們有某種弱點,有人就會趁虛而入,攫取暴利。也就是說,只要有釣愚的機會,有人就會出手,最後達成「釣愚均衡」(phishing equilibrium)。所有生意人都像在超市收銀台前排隊結帳的顧客,會不停地東張西望,想想把錢投資在哪裡最好。還有人會特別留意有沒有可以利用的傻瓜,好從他們身上大撈一票;如果看到這種機會,就像看到可以快速結帳的收銀台,會立刻飛奔過去。
這本書讓我想到之前看的『一課經濟學』
在NLP的第一堂課,基礎課程裏面,就提到了大腦所能注意到的事物數量是七項,約有正負二的誤差值。
而這本書裡面則有很多的案例與實驗,佐證了意識的層面上,人很難同時處理七件以上的事物。已往學習到的知識,看到有嚴謹的實驗得到相同的結論,是很有趣的事情。
趁著這次的出差,看完了這本很熱門的書,不過,其實他已經熱很久了,現在反而是退燒的時間了。
裡面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念是,美元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美國政府怎麼決定這次要印幾張鈔票來發行呢?
這也是阿德的blog出現過的書,感謝阿德,他的大腦是最強的filter,我們得以花去較少的時間來選擇比較好的書。
如果你對人類的大腦感到好奇,又不想在複雜又專業的腦神經科學叢書裡磨練你的大腦的話,這本書是非常好的選擇,它盡可能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讓你了解大腦的動作原理,同時還讓你學會強化大腦的方法。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4803
page.96
大腦左半球的功能在於創造信念系統或模型,並將新經驗整合進信念系統裡。當它遭遇到某些不符原本模型的新經驗時,即會使用佛洛依德是的防禦機制來否定、壓抑或重購這些經驗,以便保持現狀。從另一方面來說,大腦右半球則扮演「魔鬼代言人」,質疑現狀並在各處尋找不一致。當異常資訊到達某個臨界點時,右半腦將會強迫修正整個模型,並重新開始建構信念系統。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8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