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在哪個朝代,有個孤苦伶仃的青年,名叫石竹郎。
石竹郎每天上山砍柴下山賣柴,過著簡單又儉樸的日子。有一天,他賣了柴,正想買點米回家熬粥吃,卻聽見市場裡有個老漢高喊著:『快來看啊!快來看啊!難得一見的大紅鯉啊!』
石竹郎忍不住也過去湊熱鬧,上前一看之後發現,一尾好大的紅鯉魚在那裡一張一合著嘴巴,像是在訴說自己的不幸似的,兩顆眼睛似乎也泛著淚水。不知怎麼,石竹郎動了惻隱之心,就把所剩不多的錢全給了老漢,買下這條大紅鯉魚,然後把牠放回了龍江裡,還牠自由。
大紅鯉一入水,頓時就活躍了起來,連連用尾巴拍打水面,還看了看石竹郎,像是向石竹郎道謝又像是道別般,這才離去。
過了一些時候,石竹郎也把這件事忘的一乾二淨了,依然過著每天上山砍柴下山賣柴。
有這麼一天,石竹郎上山砍柴時,不慎讓竹子給刺傷了腳,不得已,石竹郎只能在家中休息,而暫時無法上山砍柴。
可是一但沒去砍柴,也就沒有柴可以賣,當然就沒有錢可以買米了。很快的,米缸就要見底了。
有天夜裡,在睡夢恍惚中,他似乎感覺到有人進到他的房子裡,接著似乎聽到了缸蓋和鍋蓋的聲響,迷迷糊糊中,一方面腳傷沒好行走不便,另一方面,家裡也實在沒有東西可以偷的了,所以石竹郎就繼續睡著了。
過不多時,石竹郎似乎聞道一陣香氣而醒來,好奇的他便前去查探一下是怎麼一回事,卻發現,原本已經空空如也的米缸居然堆滿了整缸的白米,聞到的香味則是從鍋裡傳出來的肉香,床頭居然還一包治傷的草藥...
又過了幾天,石竹郎的腳傷也快要痊癒了,米缸裡的米也快要吃完了。
石竹郎心想,那個當初送米的人是不是還會再出現呢?於是這幾天他便早早上床裝睡,偷偷的躲在被子裡偷看。
果不其然,一天夜裡,來了一個絕色女子,靜靜的走進石竹郎家裡,打開缸蓋,一指就是一缸米;打開鍋蓋,一指又是一鍋肉。後來女子走到石竹郎的床前,似乎是要查看他的傷勢,就在這個時候,石竹郎忽然新開被子爬了起來,女子措手不及,就被石竹郎一把抓住了纖纖玉手。
原來,這個女子是龍江王的三公主,那天偷跑出來宮裡,在龍江裡遊玩,卻不料被捕魚老翁給網住了,還好石竹郎善心大發救了她,才得以安然返家。為了報答救命之恩,違反不得擅入人間的規定,冒著殺身之禍前來送藥給石竹郎。
石竹郎知道女子的來歷之後,便對她產生愛慕之心,於是兩人海誓山盟,結成恩愛夫妻。
奈何好景不長,龍江王知道三公主私配人間的石竹郎之後。大發雷霆,立即命龜婆蛇女到人間傳話,若是三公主不離開石竹郎回到龍江裡來的話,就要把兩人都變成山石。
石竹郎和三公主恩恩愛愛,啟肯分離,惱怒之下,狠心的龍江王便把兩人化為山石,高的那座便是石竹山,低的就是鯉魚島。石竹山矗立在湖畔,鯉魚島則躺在湖心,相望相立,直到永遠...
以上,是參考石竹山的故事寫的囉,乃是海外流出版。
坐上801公車,就可以從福清到石竹山了。
這是入口的告示牌,說是石竹山風景區,石刻上卻點顯的是石竹湖,我真不太懂這邊的邏輯。
石竹山下就是石竹湖,而這座湖還提供了附近地區的水源,所以會看到像水壩一般的建築。
那個就是鯉魚島囉!可以看到,石竹湖其實相當的廣大,可惜來的時候剛好遇到帶著雨水的冷氣團南下,天色灰濛濛的一片,不太合適遊湖。
這裡就是登山口了,石竹山是要收門票的,一次是30元人民幣,也可以搭乘纜車上山,要再加收15元。
幾乎都是一直在走階梯,走石竹山會有兩條路線,一個是主線,比較多人走的,我也是從這條上山;還有一條西線,則是比較原始未經鋪設的道路。
剛好形成一個構圖。
走了好一大段,終於見到第一座寺廟。不過我不懂的是...
為什麼要把鎖鏈上鎖?
沿途其實都有不少小販,特別是賣香和小玩具的相當多,我聽了聽她們的說話,有一些字的發音顯然和閩南語是差不多的,不過也有很多我聽不懂的,福清算是偏北,所以這邊方言應該是閩北語比較多才是。
我不知道這個標示是要表達什麼...
看到那條石柱了嗎?其實這是一座橋,左上方那個藍色的字寫的是 - 「澗邊橋」。別懷疑,真的很多遊客在上面走來走去的。
轉過第二座廟宇後,會看到這個滿有趣的設計。
看起來像是樹木支撐住的平台。
這是主廟的大門了,果然比較有氣勢。
這也是很有趣的設計,本來還以為真的是把房間建在石壁裡面的,後來才知道石壁是人工仿造的。如果民宿蓋成這樣應該頗具吸引力的。
不過,事實上在大陸很多所謂的古蹟,其實早再文化大革命時期就被破壞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建築,其實都是來仿造的,說不定原來的石竹山道館真的就是建在石壁裡面的。
又是一座考驗膽量的橋。
咦!你問我敢不敢過去?我當然是過去又回來啦!
還遇到了很可愛的貓咪。
他們拜拜用的東西跟台灣也不太一樣,我看不到乖乖和旺旺,當然也沒有津津蘆筍汁。
石竹山主要的建築大概就是這整座道館了,因為實在也走的很累了,加上下午還想去福州走走,就開始找下山的路了。
其實往上還有將近約上山的三分之二的路程要走,然後才能攻頂 - 天子峰。也許哪天有機會吧。
遠晀山下的風景,有個很特別的建築。有點像土樓,也許哪天有機會也去看看這傳說中的古蹟。
本來打算是坐纜車的,不過最後還是決定沿著西線下山了。
西線的分叉入口,同樣我看不出這塊石頭跟月亮的牙齒有任何關聯。
我猜之所以有這個名字,是一個平的石頭在另一顆大石頭上面,像是棋子在棋盤上。這也是我在西線路上,唯一一個看得出意思的標示。
不知道日月在哪裡的日月洞。
這好像是不會掉下去一樣。
西線的路看起來最完整的是這一段。
又是一個我看不懂什麼意思的標示。
要從這個縫才能下山。
在歷經狹長的岩壁和崎嶇的山坡後,請再鑽這個洞下山。
就在好幾個洞裡鑽來鑽去之後,終於豁然開朗,回頭一看,原來這些鑽了好久的,叫蟠桃洞,同樣我看不懂為什麼取這個名字。
爬西線下山真的是很累人的一件事,以後再叫我來石竹山,也別想叫我走西線了。
○(#‵︿′#)○
來到這邊以後,我就對這個常常看到有人沿街叫賣的東西很好奇。
看起來跟台灣賣的胡椒餅外型挺像的,我就跟這位大嬸買了一個來吃。
然後....
為了你的牙齒著想,建議每個來到這裡的台灣人,千萬不要拿自己的牙齒開玩笑。
這玩意比甘蔗還硬,我真覺得像是在啃石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