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三種情況則是「內在衝突」。


untitled11.bmp


這是一個比較回歸自我的議題,而且常常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東西。

讓我們回顧過往,幾乎所有的人都曾經存在過內在衝突的經驗,當內在衝突發生的時候,常常使我們失去行動的力量,進而轉思在負面性的情緒上打轉,使得我們將大部分的心力花費在安撫衝突所導引的兩極爭議,最終使我們無法順利到達我們期望的狀態裡。

這通常是因為內在存在著某個部分有它自己所需要照顧的一面,特別是這個部分是無法以理性和邏輯性的辨證能夠獲得解決的,我們往往知道我們「應該」做什麼,但是我們的一些「恐懼」、「害怕」、「擔心」、「厭惡」等等的情緒,會給自己很多的理由,去說服自己之所以不要那麼做的原因。

還是要先舉搭訕為例子,這是因為搭訕在台灣還是一個比較容易引起爭議的社交活動,同時它現在非常熱門(笑)。

我在這裡所指的爭議,其實指的是你內在的爭議。

也許你正如同我前面所舉過的例子,生活圈的相當狹隘,也許你已經考慮過搭訕這樣的方式來拓展的你生活圈,所以你看了很多書,也知道了許多接近的方法,可是你走到心儀女孩的身旁後,卻怎麼也開不了口。當然不僅僅是男生,很多女孩子也有過類似的問題,該怎麼認識心儀的男生,這類的問題也同樣在網路上可見或者報章媒體偶而也會有類似的由女生求教的諮詢出現。

每次行動前,你的內在總有些不同的聲音,使你無法順利的採取該有的動作,這些會產生衝突的部分,並不是因為你是一個不能搭訕或不知道搭訕的人,而是在於你內在有某個部分對這種行為的不認同。

比如說,你家裡面可能有過姊姊或妹妹,曾經有過不愉快的搭訕經驗,可能是對方太過急切的態度變成一種騷擾,也可能對方甚至作出了跟蹤的行為,這些事蹟可能從你姊妹口中講出來的時候,是給予一個相當否定的論斷,這影響你對搭訕的認知,而給它一個負面的評價。也有可能是你的同學,或是你的朋友,因為這些與你有「關係」的人的喜好,對你個人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是從外到內又由內而表現到外。

另一方面則是文化與社會認知的影響,這是一個極高的層級,如果有經驗過某些保險業或直銷業的人士應該都有過類似的活動,這類活動通常以課程式教學的方式來安排。

共通的儀式就是,不斷的灌輸「我很好」、「我很棒」、「我做的都是對的是對大家好的」這些觀念,並且要大家回到家後仍不斷的朗誦這些口號(通常會要你對著鏡子不斷的鬼吼鬼叫,自信訓練外人看起來像是神經病...)。

上這種課程會人感動莫名,自信滿滿,發現世界怎麼那麼美好,不過轉身走出教室,馬上就被路人乙打槍。

開始遇到社會認知這個層次的影響,而這個現實社會比著課堂裡的小社會有著更大的影響力,所以剛剛被激起的熱情馬上就被澆熄,有些人在受傷後則會躲回那個小社會裡繼續尋求被肯定的感覺。

如果你常常以這種方式滿足自己,最後會變成一種依賴,甚至會產生逃避的病識感。

還有一種則是你給搭訕的認定與你的自我形象有著莫大的差異。

不管是先前所提到同儕或是文化社會的影響,你在心中認定了會有「搭訕」這種行為的人是某一種人,而你並不是那種人。這跟前面提到有類似的是,不管你如何的告訴自己甚至催眠自己,「我要搭訕」,「搭訕很好」,「搭訕可以幫助我拓展生活圈」,更強烈一點的直接催眠自己「我是搭訕達人」。

但是在你的內心所講的卻是「搭訕會不會失敗」、「騙肖耶,我又不是搭訕達人」等等這些想法。

而其中「害怕失敗」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層面,絕大多數的人不會喜歡自己是一個失敗者,我們不喜歡失敗的感覺,那個感覺會否定掉我們本身的存在價值,為了害怕失敗,因此不願嘗試。

因為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可以躲回原先那個習慣的城堡裡。而且這種與自我形象作對的結果,很容易讓自己產生很大的痛苦。

像是厚黑學也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從李宗吾寫厚黑學來顛覆傳統的認定來解釋三國各角色的成功,這類改採「臉厚」與「心黑」論述成功手段的書籍一直就是個很熱門的話題,相關的書籍也不斷的推陳出新,但是,在閱讀完這些書之後,你就會去用這些手段了嗎?能夠完整實現「臉厚」與「心黑」為人處世的讀者能有多少?

這有很多都是與內在衝突的現象。即使是很簡單的外型打扮,也常存在內在衝突的現象,而且因著服飾風格與個人形象有著密切的聯繫關係,所以在外型塑造上也會面臨很多矛盾。有許多男生可能仍認為打扮是女孩子才該注意的事情,因而對於相關的外型照顧興趣缺缺,而一些社交性的活動行為,也可能為內在衝突而裹足不前。

其實這些衝突當事人是看不見的,只是很容易會聽到他們說『我不喜歡這樣』。

可是在旁觀看的你卻很不能理解,如果他想要「什麼什麼」,他不是應該要「怎樣怎樣」嗎?怎麼那麼龜呢?

因此再多的技巧和方法,你也難以有所突破,而這些相關的書籍或者課程,幾乎不會顧及到你在心理上另一個需要被滿足照顧的部分,只是一昧的要你向前衝,以自身持有的信念要「教導」你該怎麼作,卻完全不關懷你本身的信念想法。

這是信念上的強暴,以他以為對的信念強加在你身上。

或是避重就輕的說你想太多了,更有些打著教學的人,卻反過來訕笑前來學習的人,因為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處裡,只好找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來故弄玄虛,以免被發現自己的不足。

對於有這種衝突的人,需要一些有別於技巧教學以外的東西,而通常這樣的人往往都閱讀過很多的書籍與知識,對於書裡的名詞技巧都能夠朗朗上口,只是重點是-「你還是沒有得到你想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otan 的頭像
    flotan

    囈語、敘事、兩三事...

    flot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