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責任制




聽到常常來日本出差這件事,絕大部分的人都會投以艷羨的語氣。

殊不知,flotan在日本工作時,常常早上八點半就要進客戶公司,下班時間動輒十二點過是常有的事。

只是看日本客戶也常陪到一起下班,隔天也一樣很早就上班了,覺得日本人在工作上真是比我們還認真負責,直到有天跟他們閒聊後他們發現...

「What? No overtime pay!」

日本人比我們還驚訝我們的驚訝,他們不只拿加班費,而且還給的挺不錯的,他們很難理解我們做到幾乎每天都凌晨後才下班,居然是沒有加班費的...



看著最近的台灣社會,在不斷過勞死的新聞多到越來越不像新聞後,政府勉強更新了法規來紓解部分的民怨,可惜只是杯水車薪,在可以不给付加班費的情況下,台灣的勞工與企業只會不斷的向下沉淪。

flotan的想法是,加班費的给付,其實是提升績效的一道方法。



如果某甲與某乙同時任職於某個單位,相同的業務量下,能力較強的某甲在八個小時內便可全部完成,而能力稍弱的某乙可能需要十個小時。

而這些業務是必須在明天開始上班時就必須回覆給老闆的,這時某乙勢必需要加班才能完成。

而某甲則可以順利在下班時間完成,想當然爾,下班時間到時,某甲便可以離開,而某乙則繼續留在公司。


在不用给付加班費的企業裡,老闆看到員工加班工作,其實心裡是很高興的。因為不用付出額外的人事成本,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工作人力。這裡的工作人力是以時間和人數來做計量的。

這種情況下所衍伸的詭譎現象是,留在公司越久的員工,看起來似乎對公司的貢獻越大,也因此在老闆眼中更易被卓拔升遷。


奇怪的現象發生了,能力不好的員工因為要花更多時間來完成工作,而當待在公司的時間變長了,在老闆的眼裡績效被評比的更好,時間久了,獲得升遷的未必是能力較佳的,而是看起來的績效較好的,而能力較佳的員工反而因為無法獲得升遷而找好另覓伯樂,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

這就是目前責任制風行的台灣企業所面臨到的現況。或許會有人好奇,責任制會有這弊端,那兩千年前就在全球攻城掠池的台灣電子業又是怎麼在這種制度下能成長茁大的呢?

這個原因從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的口中可以得知,曹興誠說過:「員工分紅配股的好處就是,我不用花時間去管理員工」。


員工分紅配股的這個措施正好補足了責任制最大的缺陷,使得彼此相輔相成。

當員工成了公司的股東,實際的努力會化為公司營利成長的貢獻,直接的回報在付出的員工身上,此時的績效很自然的反應在收獲上,能力的好員工會主動的加班完成工作,因為工作後的成果最終會成為報酬,這也是台灣電子業能有今日成就的重大因素之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台灣的電子業因為絕大部分以代工業為主,又常相互模仿再加以cost down來殺價搶市,容易複製對手的方式當然也容易被後進者再複製,再一陣科技榮景逐漸消退,台灣電子業的獲利已大不如前。

在公司盈餘不再享有高成長的前提下,不知道民間疾苦的政府又因懼怕外資的恐嚇,在未有配套措施的前提下,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及分紅股票以市價課稅的制度,使得原本薪資已逐漸停滯的員工更無法享有昔日股票分紅的豐厚報酬。

拔去了股票分紅的酬勞,卻將缺陷極大的責任制保留下來了。可想而知,沒有了股票分紅的激勵,公司的盈餘似乎與員工的聯繫感頓時失去了許多。

因為人的天性是,越不是立即性的,越不是明顯直接的關聯的事物,關注的程度就越低。員工不再能看到自己這個月的努力可以化成下一季的股票上漲的動力。


當員工對公司的盈虧疏離感加大,會感覺到公司的盈虧與自己不是那麼有擔負那麼大的責任,只是公司如果經營不善,倒閉也將導致失業,員工也會在公司前途不明時想著趕快到下一家公司,而不是懷著要共體時艱,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的共榮感。



當老闆的績效評比成了主要近乎唯一的指標所可能衍伸的弊端是,越是較弱的老闆,越是容易利用前述的方式來評估員工的績效,因為他自己可能對於員工的能力不甚了解,或甚至外行領導內行,工時成了最容易參考的標準。

相反的,當公司必須付給員工加班費時,反過來可以培養出好的主管,形成向上管理。

因為加班費勢必須納入公司的經營成本,老闆不得不選用那些真正能力好的員工,因為這些員工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完成最大化的工作量。在市場競爭下,公司需要稍微付出比一班能力高一點的薪資來挽留那些能力較佳的員工,而不是付出更多的加班費。

相反的,沒有能力識別好員工的老闆,其公司的競爭力也會日益下滑,成為體資不佳的公司,而後逐漸被淘汰。

如此企業才會回到良性競爭的循環下,在良好企業下勤奮工作,日後升遷的,也會是那些能力較佳的員工,這些未來的主管將來也更容易招納能力佳而非工時長的人才為員工。



也許是台灣企業在世界舞台已嶄露頭角,近來經濟仍不斷惡化的日本企業也開始有採取年薪制的薪資制度,這種制度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責任制,員工是領不到加班費的。對短視的企業主來說,似乎是個壓低經營成本的好方法,但如果沒以良性競爭為循環的基礎來發展的企業,終究不會長遠。

企業的經營模式或許會隨著時日而演變不同的策略,但人性千百年來,卻是始終如一。

現在那些早在國際舞台為世界熟知多年的日本企業,哪間是利用責任制打下江山的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otan 的頭像
    flotan

    囈語、敘事、兩三事...

    flot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