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100萬法郎
巴拉昂靠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就迅速躋身法國50大富翁之列,在1998年因病去世。
臨終前,他留下遺囑,除了將自己的大部分資產捐獻給醫院外,另有100萬法郎作為獎金,獎給能揭開貧窮之謎的人。
不久法國一家名叫《科西嘉人報》刊登了巴拉昂的遺囑,遺囑是這樣寫的:「我曾經是一個窮人,去世的時候,卻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走進天堂。
在跨入天堂門檻之前,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秘訣帶走。
現在這個秘訣就鎖在法蘭西中央銀行我的一個私人保險箱中,保險箱的三把鑰匙在我的一個律師和兩個代理人手中。
如果誰能回答窮人因最缺少什麼而貧窮,猜中我的秘訣,他將得到我的祝賀。
當然,那時的我已經無法從墓穴中伸出雙手為他的睿智歡呼,但是他可以從這只保險箱中拿走一百萬法郎,那就是我給予他的掌聲。」
遺囑刊登後,雪片般的信件飛到了報社。
對於窮人最缺什麼的問題,報社共收到了48,561個答案。
絕大多數人認為,窮人最缺的是錢,或是,窮人最缺的是發展和發財的機會。
有的人認為,窮人之所以窮,那是因為他們缺少幫助答案真是千奇百怪。
在巴拉昂逝世一周年,那只保險箱在公證部門的監視下被打開了。
在48,561封信裡,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秘訣,那就是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成為富人的野心。
巴拉昂的謎底引起法國及英美很大的震動。
後來,一些好萊塢的新貴和其他行業幾位年輕的富翁,就此話題接受電臺的採訪時,都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恆的特效藥,是所有奇蹟的萌發點」。
大多數平庸的人是因為他們缺乏成為一個真正富人的野心。
如果從NLP的角度來看,就是「目標設定」吧!
我們總是朝著我們想要的在靠近,只是我們卻未必會意識到自己的目標為何,尤其是它常常躲在層層包覆的信念之下。
而這些信念也可能彼此相互衝突,檢視潛意識下的不同信念,才會發現目標沒有表面上的邏輯推理那麼單純。在坤楨的「信念重塑」課裡,走在金錢時間線上,才會發現自己給自己在金錢上所限制的框架,不僅僅是能或不能,還有敢不敢去夢想?
不只是金錢,在人生的時間線裡面,怎麼想,也決定了人生故事怎麼寫。
想像力的邊界決定生命故事的邊界!
有時候要明白自己潛意識裡的念頭不是那麼容易,不過如果要檢視意識層面的目標的話,簡單的七個步驟
1. 我要的是什麼?我希望有什麼改善?
2. 我怎麼知道我已經得到我想要的?
3. 我希望在什麼時機得到我所想要的?
4. 當我得到我所想要的,我的生活會有什麼改善?
5. 我有哪些資源可以幫助我得到我所想要的?
6. 我可以如何善用這些資源來得到我所想要的?
7. 從現在開始,我可以採取什麼行動來得到我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