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Hogan網路上看到線上蜜餞專賣所回應的文章,他提到了NLP的缺陷。
http://tw.myblog.yahoo.com/taiwan-nlp/article?mid=5445&prev=5473&next=5414&page=1&sc=1#yartcmt
(請看回應部分)
裡面以經濟學上的投資組合來譬喻NLP的理論,認為沒有一種理論是沒有缺陷的。線上蜜餞專賣認為,如果一個缺陷很少或甚至沒有缺陷的理論,應該會很容易受到歡迎,進而大行其道。
就以經濟學上的理論來看,這種推論是很合理的。
但是放在NLP的領域來說,這顯然背離了NLP的精神,至少以人本精神而立的NLP,與投資組合在目標上有著完全不同的取向。
大部分的投資組合模型都是以過去發生的經驗為基礎,推測並導出某種成為固定化模式的必然反應。
我們假設以函數f( )作為投資組合的模型,x作為投資金額,再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產生某種結果,以數學式可以表示為
y = f(x,t)
x<金錢> -> f(x,t)<投資組合模型> -> y(結果) :t->時間
如果y>x,符合原先對它的預期,我們會說這個模型是"對"的;如果是y<x,我們可能就會說,這個投資組合模型是錯的。
但是,有一個但是,這個組合投資模型是"至少"在t這段時間內是對的。如果t+n,也就是更長一段時間之後,產生了y<x,我們還是會認為這個投資組合模型是錯的,因為它無法準確的計算出獲得正報酬的投資。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大致原因不外乎為兩種,一個是當初的投資組合模型就考慮不周詳,使得它的結果在某段短時間內是對的,卻讓人誤以為它是對的。
另一種則是新的變因被產生了,使得當初考慮的條件不足以應付新變因的出現,進而產生不同於之前的結果。
或者是,根本沒有這種模型存在。
如果你把同樣的數學式套用在NLP的模型上
y = f(x,t)
x<人> -> f(x,t)<NLP模型> -> y(結果) :t->時間
請問y>x是對的?還是y<x是對的?
如果你開始思考究竟 y>x 或是 y<x 是對的,那麼你可能在Language patterns of Milton 的部分還需要再學習一下。(笑)
事實上NLP根本不在乎 y>x 或是 y<x,NLP想要的是 y≠x。
那麼,如果發生了y=x的結果呢?
NLP有一套自圓其說的說法,
z ± P(y) = P(f(x,t)) ,y=f(x,t)。
P( ) ???
...⊙⊙...
這不是在濠洨你...
NLP的基本假設有一條,「沒有失敗只有回饋」。
這使得NLP的整體模型以一種更大的框架凌駕於沒有發生效果的NLP模式之上。
伴隨著「行不通就改變」這條基本假設,使得我們在執行NLP時,雖然會仰賴過去的經驗作為我們執行的基礎,但是卻時時刻刻準備迎接一種未曾出現的事件。
新事件的可能性被NLP視為一種不能忽視的存在,這使得NLP具備某種回饋機制,以不斷修正它自己的理論觀念。
你可以說,NLP的理論把自己有缺陷這件事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之所叫做假設(Presupposition),便是因為它接受隨時會被修正的可能。
所以你會看到另一條基本假設「彈性就是影響力」。
靠著這種理論框架,NLP看起來顯然有著相當漂亮的防衛機制,尤其對它評論對或錯的說法。因為NLP真正在意的是「有效比真實重要」,這同時可能引發某種道德的上批判,因為有效的方法不一定合乎目前社會的道德認知。
那麼,NLP有沒有過缺陷?然後加以修正?
NLP的兩位創始人John Grinder和Richard Bandler在70年代整理出NLP這門學問後,慢慢開始有不少學生加入NLP的學習與探索,其中一位對後來的NLP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的,那就是Robert Dilts。
兩位創始人發現以,NLP的角度而言,人類的經驗模式主要是經由五種管道V、A、K、O、G來作為接收、發出與處理的基本元素。這五種基本管道又可以延伸出許多較細的部分,也就是次感元。比方說V就可以再細分出顏色和明暗等等。
Richard Bandler提出了次感元技巧,也就是改變經驗(過去、現在或未來)中的次感元將會對人產生重大的影響,不但會使人產生不同於以往的行為和感受,甚至會改變人的信念。因此當NLP剛開始的時候,次感元技巧被用作許多行為治療的技術。Robert Dilts既然是他們的學生,當然也同樣使用這種技術。
然而在經過一陣的學習與探索之後,Robert Dilts卻發現,以次感元為當事人作了調整,雖然當事人的確有了顯著的改變,卻有不少當事人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竟然回復到之前同樣的行為模式上。這使得Robert Dilts開始思考這中間可能未曾顧及的原因,後來他便提出了對NLP影響極大的Neurological Levels。
Neurological Levels一共分為六層,
Spirituality
Identity
Belief
Capability
Behavior
Environment
越上面的影響力越大。
比方說,你身邊的人每一個都會抽煙(Environment),而且你身上也有煙(Behavior),加上你會抽煙(Capability),此時你就很容易也開始抽煙。可是你相信抽煙對人的健康有害(Belief),也認為你是一個可以拒絕煙癮,並成功戒煙的人(Identity),那麼你即使在煙霧瀰漫的環境下(Environment),你還是不會抽煙,同時為了讓心愛的人也能夠保有健康(Spirituality),你甚至會提出請大家都不要抽煙的建議。
這個Neurological Levels補足了許多次感元技巧所欠缺的部分。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早期NLP只考慮次感元是不夠的,應當加入Neurological Levels的考量才是較完整的模式。
Richard Bandler否定這項說法,經他以次感元技巧調整後的當事人都有著顯著的改變,也未必有後來再回復同樣行為的現象,他認為這是次感元技巧使用的不好,有可能是深度不夠的關係。
誰說的是真的?
NLP說:「有效比真實重要」。
而這是它的基本假設,隨時可能被你我所修正。
NLP的美,正來自於它的缺陷。
劉德華 / 缺陷美 |
||
歌名:缺陷美 語言:粵語 作曲:羅文裕 監製: 填詞:林夕
有你和我 仍然記得過去閃亮過 哭什麼 都不難過 請伸出兩手 然而你知道這個世界有幾何 想得到什麼 便會一一得到過
要是長夜從來沒有黑暗 那會有月亮 要是故事從來沒有哀傷沒過場 那會鼓掌
多得有缺陷美身邊景物越明媚 越要習慣無常的天氣 燃燒了你我流星那樣閃過 給這世界美麗便已值得歡喜 只因有缺陷美開心短暫亦回味 大雨下也能隨心嬉戲 如果美滿人生就如一格內心戲 不見半寸眼淚落滿地 怎感動到你 趁你和我巡迴世間到處的路過 找什麼想怎樣過 請張開眼睛隨時攝低你與我愛看的事 得不到什麼至少好好觀光過 |
|
|